轻于柳絮重于霜 | 已完结 52.1万字
这篇文章的开头几章,是十六年前写的,因为情怀保留下来,比较慢热,不太符合现在的黄金三章,恳请宝宝们别急着点叉,再给个机会看看,拜谢。 ** 东魏武定七年春(公元549年),晋阳 暖风染绿了岸堤,阳光明媚了苍穹,蜿蜒如画的汾水正是飞镜明丽,金波泻影。 一个黑点在这片耀眼余辉的熏染下,向着嫩柳斜垂的堤岸滑来,及到近处,方看清是叶兰舟,却已翩翩停靠在了折柳渡口。 津边早有数人恭身候在那里,船帘一挑,一位身着皂色窄袖襦衫的少妇缓缓而出,立于船头,清风无意间卷起紫碧纱纹裙的裙角,别有一番韵致。 “猗猗。”少妇侧脸向舟中轻唤。 帘内探出一张粉红的小脸,杏核眼眶中嵌着如星般莹亮的眸子,远山眉间却挂着不悦神情,嗔道:“家家……我不想去……” “日已西垂,莫再耽搁时辰了!” 猗猗一甩帘子,嘟着小嘴,忿忿而出,却听“当啷”一声,正是那帘子碰掉了斜插在 她双丫髻上的青雀钗。 钗子落地,断作两股。 她一下不知所措,只楞楞的望着,两汪泪泉在那原本就十分清澈的眸子中迅速涌起。 母亲不耐烦的问:“怎了?” “青雀子……真的断了……”猗猗喃喃道,豆大的泪珠已滑出眼眶。 母亲拾起玉钗,愣了半晌,方叹息着为猗猗拭去泪痕,“今日太妃寿诞,乃大喜之日,是万万哭不得的……” “家家……1”猗猗抿起樱唇,抬眼望着母亲,“父皇说,如果这钗子分了股,就让我把它还给你。” 少妇的眼中泛起泪珠,她扬了扬头,努力不让它们滑落下来。遏了许久,她才俯下身将女儿揽在怀中,轻吻着她的脑门。 “只是无意间碰断的,你收好便是……” 边说边拉着猗猗上得岸来,稍作休整,便钻入马车,朝着晋阳城门方向,消失在暮霭沉沉中了。 邺城是东魏的新都,晋阳有高氏的霸府。 大丞相高欢自言渤海蓨人,实则累世居于怀朔。六镇起义时,他带领部从先后投靠杜洛周,葛荣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