珍珠浪涌 | 连载中 4.1万字
是日临近傍晚,许幼瑛正在研究室清理一册竹简,是渭河以南一处编号为M24的墓葬中出土的。 这座墓仅能容尸、规格极低,墓主却赫赫有名,是卫朝史上当了两朝丞相的谢临恩。 他十六岁一举及第,于曲江池畔雁塔题名。 二十八岁执掌国政,为新帝铺路,一意孤行的改革乐籍、推行法令。 三十二岁命终,被以酷吏之名清君侧,治罪于地牢。 他的恶名在那些王侯公卿编纂的书中传了千载,直到从山西的一处宦官墓中出土了署名与他的数千言墨迹,其上忠义两全、字字泣血,将未了之事事无巨细的交代后,留与后人补。 他死于地牢,至于有没有全尸下葬,是未知的。 野闻中对于他的身后事也有两说,一说是他被弃尸于荒野,最终被野狗分食,他们称他这完全是孤魂野鬼的下场,是天之报应。 一说则是他在地牢死遁,为名为利,穷其了一生,临终前还目光短视的将悉数家财全都葬于咸阳原上,那座大墓就位于渭水旁、咸阳桥南。 幼瑛本硕就读于考古专业,毕业后也在研究院里任职,在过去多次的文物普查中,她和同事确实有在那片区域,勘查出数座无名大墓,或许真的有一座是他死后的常乐地。 可真正属于他的,只是一副仅能容尸的土棺。 他没有仿生前所居、没有谈风花雪月、也没有葬金银财物,他只带了大量的简牍文书,与他长眠千年。 咸阳桥附近施工,幼瑛和同事过去勘探,他那座小墓竟然也被盗数回。 队里原本不抱任何研究的希望,可当打开他的那副棺时,一直沉寂在棺底的数千片简牍竟全都从棺内的积液中浮出来,这样的奇事是前所未有的。 其中发现了一卷倡改乐籍的《斫琴令》,才确定了他的身份。 土棺虽小,葬书足以,不需名利。 只是,他看上去一步登天,但从十六岁到二十八岁之间的青云路,是完全缺失的。 不知这些遗物能不能填补其中缺憾。 思及此,幼瑛用竹签轻轻剔着竹简上的污泥,微微显露出一行字: 「月下琢木成瑶琴,铸我风骨不死吟」...